半年三起伤亡事故,中海痛失利润王!颜建国4000亿目标遇挫
颜建国扩张战略的三年之痒
中海地产最近颇不平静。
继6月24日以54亿高价竞得深圳光明地块之后,28日又被住建部官网曝出一起死亡事故。
据通报,中海在吉林长春的尚学府三期项目发生一起事故,死亡1人。该项目由长春海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,系中海旗下全资子公司。
这是中海近半年来发生的第三起死亡事故。今年3月29日,中海位于汕头市濠江区的寰宇天下花园四期项目发生高处坠落事故,造成1人死亡,直接经济损失约人民币124.9万元;去年12月23日,位于福州市晋安区的中海万锦花园发生事故,造成1人死亡。
此外,南京中海玄武公馆项目拖欠47名农民工2017年2月-2018年12月工资逾58万元。该案于今年2月移送公安机关后,开发商南京中海地产有限公司到4月3日才支付完毕。
半年连发三起死亡事故,还拖欠农民工血汗钱,对于长期作为行业标杆的中海地产来说,是不可接受之痛。
楼市资本论注意到,颜建国2016年底接任中海掌门之后,提出2020年4000亿的扩张战略,致力于以利润为前提的“高转周”。这一连串事故或与此战略有关,标志中海地产的中兴之路依然坎坷,不但洒满汗水,有时还要付出血泪代价。
【一】中海中年危机,“一代宗师”滑落
中海地产隶属于中国建筑集团,1979年在香港成立,以工程代建业务起家;1984年开始涉入房地产市场,经历了1998、2008两次金融危机的考验,一直以一流的产品品质、物业管理、成本控制、利润水平和人才体系而傲视业界,被尊为中国地产界的一代宗师。
但是,近几年,随着万科、恒大、碧桂园等的崛起,中海因为管理模式因循守旧、发展战略偏于保守,加上内部人事动荡,以至在40不惑之年,深陷中年危机。
首先是规模滑出第一阵营。
2016年,中海实现销售额2106亿港元,位居房企排行榜第六位。当年万科、恒大、碧桂园等三家房企销售额均超过3000亿元,时任中海地产董事局主席的肖肖沉痛反思说,“我们与之相比,确实是落后了。”
2017年,中海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新高,销售额增至2321亿港元,但行业排名跌至第7位;特别是增长率仅10.19%,居第17位,在千亿房企中垫底。
2018年,中海地产销售金额港币3012.4亿元,勉强保住行业第七;同比增长30%,虽已达到了近7年最高水平,但依然低于百强房企35%的平均同比增速。
其次是痛失“利润王”桂冠。
在销售规模滑出第一阵营之后,中海一直引以为傲的净利润规模,也不断被对手赶超。
楼市资本论注意到,中海曾在2017年之前的14年间,中海净利润稳居行业第一名,被称为“盈利之王”。2017年,中海地产净利润规模被恒大和万科赶超,2018年又被碧桂园赶超,其与新任“利润王”恒大的净利润差距,更扩至1.6倍,短期内显然无力赶超。亚布力智库研究员任安迪指出,中海地产若不能在规模上提速扩张,净利润未来或将被更多房企赶超。
销售规模和净利润双双滑落之后,利润率可能是中海最后的亮点了。
过去十几年间,中海地产毛利率一直在30%以上,是房地产的盈利翘楚,全行业的楷模。2018年,中海实现净利润449亿港元,毛利率达到了37.8%,遥遥领先房企前30强平均9.18%的毛利率水平。同时,2018年中海的净利润率高达27.2%,继续稳居行业领先地位。
【二】颜建国回炉,中兴目标直指4000亿
中海近几年销售额和净利润的双双滑落,作为掌舵人的颜建国难辞干系。
楼市资本论注意到,中海业务增速放缓始于“郝建民时代”。2013年8月,郝建民接过中海地产的指挥棒,先后完成了对母公司中建股份地产业务的整合,和中信旗下地产业务的并购;但其大刀阔斧的改革,同时引发中海高层人事动荡,出现了史上最大一波离职潮。
中建系出身的颜建国,也在这波离职潮中出走中海,2014年6月赴任龙湖副总裁。直到2016年11月郝建民辞任中海执行董事、主席兼行政总裁,颜建国才重新回归中海,于12月7日出任执行董事兼任行政总裁。
颜建国现年52岁,1989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(现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)工民建专业,后来又分别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。大学期间,他担任85级的年级长和建工系的学生会主席,亲手创办的一场晚会,被作为土木学院的传统节目——冬之声晚会,保留至今。
进入中建总公司后,颜建国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,在施工现场当助理工程师,一步一个脚印,从部门助理经理、副经理、经理,再到地区公司助理经理、副经理、经理,再到地产集团助理总裁、副总裁,最后爬上总裁大位,职场经历相当励志。
楼市资本论发现,2016年颜建国在龙湖的现金薪酬为1393.50万元,仅次于该公司首席执行官、执行董事邵明晓。中海的薪酬明显低于龙湖,但颜建国似乎并不在意,他公开表示:“我是中海的老兵。我们的血液、基因里面,都是属于中海的。”
俗话说,好马不吃回头草。外间分析,颜建国的回归,系中海地产整合中建地产后人事斗争的结果。在那场世纪重组背后,中海前任董事会主席孔庆东为“阻击”中建系统人马入主中海,以自己提前退休为条件,扶持郝建民上位。但郝建民不久后亦被调查,继而辞职,由中海地产董事会副主席肖肖接任过渡,直至颜建国从龙湖回归。
从外表看,颜方脸浓眉,长相憨厚,少言辞,为人稳重而低调,平时喜穿休闲服,公开场合拍照时,习惯于站在最后一排,微仰着头,只露出三分之二的脸。
颜建国虽然为人低调,但做事做相当泼辣。他执掌中海以后,破旧立新,提出中海十三五规划目标,到2020年实现销售额4000亿元;试图以此重振中海雄风,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,提升行业地位。
【三】稳字当头,中海规模扩张原地踏步
颜建国上任后以捍卫中海“利润王”为己任,在其中兴战略指引下,中海确实气象一新,展现出积极扩张的勃勃雄心。
以拿地为例,2016年中海在一线城市一无所获,甚至被认为是“淡出了一线城市”。在年底内部总结会上,颜建国一针见血,直指中海土地储备总量不足,布局不均衡,不足以支撑公司可持续发展。
2017年,中海土地支出从2015年的350亿元、2016年的410亿元大幅飙升至951亿元,共购入76幅地块,新增土地面积524万平方米,总建面1741万平方米,一线城市除深圳外,北京、上海和广州均有进账。到年底时,中海总土地储备8278万平米,基本实现颜建国的“千亿拿地金”计划。
2018年,中海土地支出增至1084亿元,合计拿地2266万平方米,年底土地储备达到9144万平方米。其中一线城市占比15%,二线城市占65%。
但是,与土地投资的大幅增加相比,中海的规模扩张相对滞后。
2017年,中海地产合约销售额增加10.2%至港币2320.7亿元,行业排名第7,同比下滑一位,可以说不进反退。
这是颜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,规模扩张并不理想。他在业绩会上表示,同行发展速度比较快,中海按照正常节奏,在好、稳、资源充裕的情况下会加快发展步伐。
2018年,中海销售额增长29.8%至3012.4亿港元,拿下五年来最快增幅,但行业排名仍在第7位原地踏步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18年,新城控股合同销售金额2210.98亿,同比增长74.82%;阳光城、旭辉等闵系房企增速也在50%以上。前面对领先者赶超无望,后面追赶者快速逼近,中海该如何稳住江湖地位,颜建国的压力着实不小。
截至2018年底,中海持有现金1005.6亿港元,净借贷比率为33.7%,处于行业最低区间,可以说现金充裕,财务稳健。但颜建国确定2019年的销售额的目标是3500亿港元,同比增长仅16.2%;新增土地权益投资额为1350亿港元,同比增长24.5%。
对于这个谨慎得近于保守的小目标,媒体在3月20日的业绩会上纷纷提出质疑,颜建国敷衍道:“我们在稳健前提下加快发展,规模和净利润都不追求排名。”
楼市资本论注意到,这次业绩会后,中海集团2019年3月23日宣布新的人事任命:周勇不再兼任中海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职务,由颜建国全面主持中海集团工作。
这意味着,颜执掌中海两年来的业绩表现,已经得到母公司中建集团的认可,个人仕途明确而且稳定。
但整体来看,不能不说,颜建国时代的中海,依然稳字当头,偏于保守。这家曾经“最赚钱的房企”,如何挽回“利润王”的颜面,颜建国依然任重道远。
版权说明:
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与付出,“楼市资本论”均已备注文章作者及来源。
本网转载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读者、传递行业信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发送消息至“楼市资本论(loushizbl)”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,非常感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