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56县区!碧桂园构建中国最大城市命运共同体
拉平城市发展鸿沟的最大推手
3月18日,龙头房企碧桂园在香港举行业绩发布会,会上一大亮点是,其房地产业务在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实现了全覆盖。
年报显示,截止2018年年底,碧桂园签约或摘牌的项目2148个,进入了国内31省(市、自治区),269个地级市,1156个县镇区,毫无争议地成为业务布局最广泛的房企。
碧桂园地产业务“进入中国内地所有省份”,总裁莫斌在业绩会上表示。
楼市资本论发现,中国内地现有3185个市县,其中地市334个、县区2851个。碧桂园覆盖了其中1156个县镇区,占比超四成!
在中国城市群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可看来,碧桂园正在构建一个超大规模的城市命运共同体。这个共同体在杨国强家国情怀的推动下,以民生地产为主打,努力填平中国一二线和三四五线城市之间的落差,推广普及一线城市领先的生活方式。
【一】下沉三四五线布局1100多个城镇
为构建城市命运共同体,创业27年来,碧桂园在全国均匀布局,迄今已在1100多个城镇拥有了400多万业主,规模居业内第一。
去年楼市逆转,很多房企都收缩布局回归一二线城市,碧桂园却继续向三四五线下沉。
从土地储备来看,截至2018年末,碧桂园权益土地储备约2.4亿平方米,对应货值约1.7万亿元,可满足集团未来三到四年的销售量;其新增土储中,一二线与三四线的比例为40:60,表明三四五线仍是其业务布局的重点。
面对业界对三四线的疑虑,杨国强在3月18日的业绩发布会上高调表示,继续看好三四五线城市。他说,现在农民工的工资虽然升上来了,但在房价1万以上的城市买房仍比较难;而三四五线每平米五六千块钱的房价,他们能消费得起,回去可以将父母、孩子移到县城和镇里住。
马可研究员认为,中国城镇化是一股不可逆的时代大潮,三四五线未来楼市规模仍然庞大。
资本市场也看好碧桂园的下沉布局。国际知名投行摩根大通认为,中国低线城市土地成本投入少,相应的风险也小,相信碧桂园在未来三年依旧会有良好的净利润增长。
基于此,摩根大通给予碧桂园“买入”评级,目标价17.5 港币。截至3月20日,碧桂园收盘价为12.12港元,增长空间不小。
【二】均价8550元,民生地产的良心价格
杨国强对公司发展前景充满信心。支撑这份信心的,除了市场力量,还有内心的信念和情怀。
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风雨不动安如山!”中国士大夫仁民爱物的家国情怀,也在农民企业家杨国强心里引起了强烈共鸣。
在他主导下,碧桂园以服务刚需、改善居住品质为目标,将目标人群瞄准基层,用工匠精神为他们建造性价比高、买得起、住得舒心的房子。
以此为出发点,碧桂园的住宅产品不但是所在城市的地标风景线,而且在生活、教育、医疗、旅游、创业等方面有完善的社区配套,更重要的是:价格长年保持低位,与当地平均收入水平高度匹配。
楼市资本论发现,2018年,碧桂园合同销售权益金额约5018.8亿元,面积约5416万平方米,同比分别增长31.25%和23.06%,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;而其销售均价每平方米约8550元,在各地房价疯涨、动辄上万的今天,绝对是典型的民生地产,良心价位!
今年面对楼市诸多不确定性,碧桂园仍坚持民生地产的运营方向不变。总裁莫斌认为,中国城镇化率还远低于发达国家,房地产每年会有10万亿左右的市场,楼市会回归民生地产的本质,比拼的是谁更有竞争力。
【三】净利485亿,财务稳健可控
碧桂园的竞争力,不仅体现在其高达7000亿的销售规模、登顶行业的江湖地位上,还表现在稳健的财务报表上。
碧桂园不差钱!去年公司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款约4557.9亿元,回款率高达91%,连续三年实现正净经营性现金流,体现了自身强劲的造血功能和资金流的良性循环。
营业收入、毛利和净利润等核心指标也大幅增长。年报显示,其营业收入3790.8亿元,同比增长约67.1%;毛利1024.8亿元,增长约74.3%;净利润485.4亿元,同比增长约68.8%。这份成绩单足以傲视业内群雄。
从负债结构看,报告期末,碧桂园有息负债总额为3284.75亿(含银行及其他借款、优先票据、公司债券和可转股债券),其中需于一年以内偿还的短期有息债务为1261亿元,而公司可动用现金余额约2425.4亿元,另有约3017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尚未使用,营运资本充裕。
值得一提的还有,碧桂园去年净借贷比率49.6%,同比下降7.3个百分点。在行业融资环境持续收紧、房企融资成本明显上升的情况下,楼市资本论认为,碧桂园财务稳健杠杆可控,表现堪称优异。
【四】10km²机器人谷,抢占行业制高点
如果说,盈利能力代表了碧桂园当前的竞争力;那么,建筑机器人则是其未来竞争力的源泉。
业绩发布会上,碧桂园透露,其投资研发的建筑机器人有望于10个月后投入应用。
楼市资本论注意到,碧桂园去年7月开始研发建筑机器人。他们斥资成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公司,组建起一支近900人的研发团队,在顺德选址打造占地约10平方公里的机器人谷,并与清华大学、浙江大学、港科大等知名院校和研发机构达成战略合作,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。
今年1月,在碧桂园2019年度会议上,杨国强将碧桂园定位为“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”,明确了地产、机器人、农业三大发展重点。
说白了,碧桂园正从单纯的房地产企业向高科技企业转型,而突破口则是建筑机器人。建筑机器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,2018年中国房屋施工面积达80多亿平方米,而碧桂园拥有2000多个开发项目,对建筑机器人有着巨大需求和应用场景,在这个领域进行突破具有先天优势。
目前,碧桂园在香港的建筑成本,每平方米接近3万港币。如果把建筑机器人研发出来,未来有相当一部分建筑工作将由机器人来完成,工作效率可望提高50%。
业绩会上,莫斌透露了碧桂园机器人业务的最新进展,目前已有铝模安装机器人、内墙喷涂机器人、地砖铺贴机器人等20多款建筑机器人进入调试阶段,正在工地上有序测试。
人类早晚要迎来“智能制造”时代。“我梦想着那天——机器人在工地上走来走去,我们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房子。”杨国强对此充满期待。
那时,提前布局的碧桂园,毫无疑问将抢占行业制高点,成为地球上最先进的房地产公司。
创业27年,民生地产的产品定位和三四五线的业务布局,成就了如今碧桂园1156个县区、400多万业主的城市命运共同体。
2018年高达485亿的净利润,充分显示了这家龙头房企卓越的盈利能力;而建筑机器人的研发突破,更昭示其不可限量的未来前景。
从最新财报综观以上三方面,楼市资本论要说,作为行业标杆,碧桂园不是一架冷冰冰的赚钱机器,而是一家有情怀、有温度,有超强竞争力,更有光明未来的全球公司。
版权说明:
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与付出,“楼市资本论”均已备注文章作者及来源。
本网转载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读者、传递行业信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发送消息至“楼市资本论(loushizbl)”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,非常感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