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金2683亿,土储2.4万亿!碧桂园的三大领跑秘籍
碧桂园持续3年坐稳龙头宝座
“现金流”、“回款率”,正成为房企“2019年报季”的热词。
往年财报季,房企销售额大小、土地储备是否雄厚、营收净利增长水平等指标往往是关注焦点。然而不断收紧的融资环境和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,却对房企自身“造血”能力提出残酷的考验。
如今,只有手握充裕资金的企业,才能寻找到危机中的机会。
而楼市资本论关注到,在这个“钱紧时代”,碧桂园却用2019年财报现金额和回款率两个数字震撼行业,持续3年坐稳行业龙头宝座。
3月27日,碧桂园发布2019年财报显示,期内碧桂园实现权益销售额5522亿元,同比增长超过10%。
相比销售数字,更为实在的是,碧桂园的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了5301亿元,权益销售回款率高达96%;与此同时,截至2019年末,碧桂园可动用现金余额约2683.5亿元,达到历史新高,净经营性现金流连续第四年为正。而从发展潜力来看,截至报告期末,碧桂园权益可售资源合计达到约2.4万亿元,足以满足公司未来三到四年的销售。
对此,楼市资本论试图从碧桂园的年报中,一窥这家公司持续稳居龙头、穿越行业周期的秘籍。
秘籍1:现金超2683亿,平衡规模增长和债务管控
伴随房地产行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,房企一味追求扩大销售规模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。
当外界对碧桂园的印象还停留在顺德里的那个小县城房企之时,碧桂园在2018年就用四个字为后续发展定了基调——“提质控速”,这家公司宣布将追求更有质量的发展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行业整体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,碧桂园的增速依然领先同业平均。据克而瑞统计数据,2019年TOP100房企累计权益销售金额同比增长仅为6.5%。
对碧桂园来说,“提质控速”,控速是手段,提质才是目标。
从2019年碧桂园年报数据可以看到,第三方统计的全口径销售金额首次超过7000亿,居于房企之首。在销售规模持续卡位的同时,碧桂园也致力于提升营收和利润水平。
于2019年全年,公司实现结算收入约为4859.1亿元,同比增长28.2%;毛利润1266.4亿元,同比增长23.6%;归母净利润395.5亿元,同比增长14.2%。
关于“提质”,碧桂园在2019年除了在稳定盈利能力上做的可圈可点外,在稳住现金流和平衡债务风险上也均有体现。
截至2019年年底,碧桂园可动用现金余额约2683.5亿元,达到公司有史以来最高水平,占总资产比例达到14.1%,加上还有3167.9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未使用,现金流充裕。
碧桂园在过去一年也谨慎地进一步降低了负债率,净借贷比率仅为46.3%,债务水平保持在行业低位。同时,截至2019年末,集团有息负债总额为3696亿,现金短债比为2.3倍。
在楼市资本论看来,像碧桂园这样,可以数年保持净经营性现金流为正的房企非常难得,这背后折射出碧桂园强劲的造血能力和稳健的财务风格。而在变得更加安全、更加健康的同时,碧桂园也以盈利能力维持现有水平。
楼市资本论认为,碧桂园成为当下少有的兼顾规模增长和负债管控的房企之一,正是其持续稳健增长的秘籍之一。
秘籍2:土储2.4万亿,均衡拿地踩准发展周期
在楼市资本论看来,在碧桂园稳健的利润空间背后,则隐藏着其第二个发展秘籍——准确的拿地节奏和策略。
近年来,市场一度对碧桂园布局三四线城市有所顾虑,但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底,其三四线城市项目获取18个月后的投资转化率为1.27,相较同行一二线城市项目,优势明显。
而作为中国城镇化的最大受益者,碧桂园深谙城市化发展逻辑,也深刻意识到城市化正在进入第二阶段,即进入城市群和都市圈的阶段;与之相对的,碧桂园的投资方向也转向为坚持占领三四线、坚定下沉五六线、谨慎布局一二线。
尽管仍是“三四线”之王,但碧桂园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,也逐渐追赶上了。截至2019年12月31日,碧桂园的项目已遍布内地31个省(直辖市、自治区)的200多个地级市,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1.7万亿中,一线城市的权益可售货值为2906亿元,二线城市为6140亿元,三四线城市则为7976亿元。
据此,加上潜在的7159亿元权益可售资源,碧桂园目前权益可售资源合计达到24181亿元,可满足该公司未来四年以上的销售量。
楼市资本论关注到,除了全国广泛布局外,深耕核心城市群也是碧桂园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战略基础。
据了解,截至2019年底,碧桂园拥有的权益可售资源73%位于中国五大城市群。单就大本营粤港澳大湾区而言,碧桂园在这一区域的土地储备已可媲美深耕广东的中型房企。
亚布力智库研究员武利文指出,碧桂园已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的“全国性”房地产开发商,在中国100大城市以外,会有三四万亿的房地产销售市场存在,这将给碧桂园带来更多的增长空间。
楼市资本论认为,城市布局结构、深耕策略和运营水平的差异正成为阵营内房企分化的主要因素;而占据核心城市和城市圈的战略高地,及其精细化的投资管理策略正是推动碧桂园规模、效益双提升的秘籍所在。
秘籍3:如虎添翼,多元化布局显成效
“老虎插上翅膀,相信会发展得越来越好。”就在此次碧桂园2019年度业绩发布会上,集团总裁莫斌的这句话,揭露了碧桂园领跑的另一个秘籍。
碧桂园稳步推进的多元化,在稳固房地产开发业务利润来源的同时,正成为公司长远发展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。
在2019年初,碧桂园集团创始人、董事会主席杨国强便明确了地产、机器人、现代农业是未来三大重点业务,同时提出碧桂园是“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”的新定位,为公司科技创新、多元化布局指明了方向。
一年多来,碧桂园持续围绕地产主业挖掘新市场,激发新动能。建筑机器人,餐饮机器人、现代农业等新业务均有显著进展,“多元布局、协同发展”的格局已初显。
被杨国强称为“多元化业务发动机”的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在2018年7月成立。截至2019年底,该公司已累计递交专利申请1843项,获授权327项,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。其中,建筑机器人在研产品50项,已投放工地测试32项,填补行业空白。医疗机器人在研产品5项,启动注册申报1项,进入临床试验阶段1项。在研核心零部件及软件32项,部分小批量量产。同时,公司也布局新型建筑材料产品线,推动建造新工艺与机器人协同发展。
机器人中餐厅双臂煲仔饭机器人
碧桂园的机器人餐厅也开始面市,自主研发的“24小时无人、全自动化运作”煲仔饭机器人还出现在武汉新冠肺炎疫区的隔离点,“或许这是机器人最好的应用场景”,公共卫生事件也使得人们认识到机器人未来市场更多的可能性。
农业也是多元化发力点之一,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5月,布局农业全产业链,包括前端研发,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的中端生产组织,和以碧优选社区门店为主体的终端销售。其发展主旨是做行业资源的整合者、产业结构的提升者和现代农业的服务者,着力打造科技型、平台型、国际型农业。
在楼市资本论看来, 在伴随而来的行业焦虑之下,企业都在思变,向多元化迸进。碧桂园选择现代农业和机器人为切入点,不仅是看准了两者的市场空间,同时又能与地产主业协同,打造全产业链,形成内生增长动力,帮助公司平滑经济周期风险,更能持续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。
楼市资本论也相信,碧桂园在坚定全周期综合竞争力提升、积聚城市群充足粮草和多元化发展的三大秘籍指导下,未来将展现更多面的发展和更稳健的格局。
守正出新的碧桂园,正在展现出新的面貌。
版权说明:
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与付出,“楼市资本论”均已备注文章作者及来源。
本网转载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读者、传递行业信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发送消息至“楼市资本论(loushizbl)”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,非常感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