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中茅台?海螺水泥营收净利双降,汛期黑天鹅突袭
护城河很重要
牛市来了就可以随便买随便赚?
不知道投资者们在这波普涨行情中收益怎么样,但楼市资本论发现,业内著名的投资机构摩根大通竟然还亏了一笔,而让小摩栽跟头的,就是号称“泥中茅台”的海螺水泥。
受疫情影响,海螺水泥一季度营业收入、净利润双双下降,特别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更是大降53.95%至23.08亿元。近期频繁的雨水天气,更使水泥均价下跌,下游需求萎缩,整个行业前景难明。
而2020年还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最后一年,国家大气污染环境治理将会更加趋严趋紧,地方污染防治管控措施将持续升级加码,对企业的环保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,这无疑会给企业运营发展增加很多压力和风险。
再加上水泥行业自身对建筑行业依赖性较强,与固定资产投资、房地产投资增速关联度较高。诸多不可控因素都将对水泥市场需求产生影响,这显著增加了企业的风险,海螺水泥的未来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。
【一】雨季来袭水泥凉了?海螺水泥“返券宣战”
今年的雨季,比往年来的都要更加凶猛。据统计,自6月1日全面入汛以来,全国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,江南、华南部分地区暴雨成灾,多个地区降水量达300至500毫米,局部地区甚至已经超过了800毫米。
800毫米是什么概念?要知道,2019北京全年的降水量也才500多毫米,而南方在暴雨来袭后的短短几天内,降雨量就远超过北京全年,严重程度可想而知。
安徽芜湖(海螺水泥总部所在城市)洪灾情况
受全国范围的多雨天气影响,水泥下游需求骤减,价格走势一路下滑。在经历了今年上半年的量价齐跌后,近月价格又开始接连调降。
楼市资本论了解到,全国各区域水泥价格自6月份以来一路下行,水泥核心消费区域长三角地区已经连降三轮,累计降价达60-75元/吨。
7月初全国P.O42.5散装水泥均价在408元/吨,比6月初下跌76元/吨,跌幅达15.7%,比去年同期下跌4.6%。
叠加一季度疫情等因素,今年上半年水泥上市公司业绩肯定不会很乐观,水泥企业的“躺赚”神话可能难再延续。
或许是受这些不利因素影响,摩根大通近日还围绕着海螺水泥祭出了一波迷惑性操作。
楼市资本论发现,2020年7月6日,摩根大通以每股均价56.9797港元减持海螺水泥约242.86万股,而到了第二天,7月7日摩根大通又以每股均价57.4075港元增持好仓约245.39万股。
这一来一回的低价卖高价买,尽管账面亏损不多,但让小摩都开始反复横跳,足以说明这些知名跨国机构认为海螺水泥存在着复杂的不确定性。
而通过海螺水泥的行动,我们也能感受到其不断上升的经营压力。楼市资本论获悉,海螺水泥近日已经打起了价格战,七月以来,海螺水泥于全国多地下调水泥价格,下调幅达20-50元每吨。
并且,为了应对当前水泥市场的残酷竞争,海螺水泥旗下部分市场开启了“返券”促销,“返券”可用来充抵下次提的熟料或者水泥,借此来提高下游客户的忠诚度和粘性。从这些行动来看,预计今年海螺水泥的业绩不会太理想。
【二】营收、净利润双降,现金流净额大降54%
得益于近几年水泥价格的稳步上涨,海螺水泥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同步增长了很多。可到了今年,由于一季度的疫情冲击,整个上半年的水泥市场量价齐跌,海螺水泥的上升态势也遭到破坏。
根据财务报表显示,海螺水泥一季度营业收入、净利润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全面下滑,营业收入下降23.91%至232.07亿元;净利润下降19.21%至49.13亿元;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则直接腰斩,下降53.95%至23.08亿元。
虽然在整个水泥行业受挫的前提下,这份成绩不算很差,但也难免会使投资者们对海螺水泥产生一定消极情绪。
而且通过对海螺水泥年报的梳理,楼市资本论发现,海螺水泥还存在着营收、净利润错位增长的问题。以2019年为例,海螺水泥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0.3亿元、335.93亿元,同比增幅为22.30%、12.67%,二者的增长速度差了近10个百分点。
为什么?利润去哪了?
在年报的营收构成中,楼市资本论找到了答案。海螺水泥主营业务分为自产品销售和贸易业务,2019年,这两个板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97.66亿元、383.49亿元,占总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69.90%、24.42%。
楼市资本论发现,尽管这两项业务的营业收入存在巨大差距,但营业成本却并没有相差太远。自产品销售的毛利率高达47.13%,而贸易业务却仅有0.16%,可以说就是个亏钱的业务。
据了解,该项贸易业务主要目的是强化终端销售市场建设,通过经销同区域内其他品牌水泥,避免竞争,稳定销价。就是说,这个不赚钱的业务将常态化存在。
楼市资本论还发现,贸易业务的营业收入近两年成长极为迅猛,2019年贸易业务同比增长52.12%,营业收入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约4.79%。
此类业务占比的增加,不仅导致了海螺水泥的毛利润率相比于其规模来说一直不够理想,更使其整体利润进一步被侵蚀,这不得不让人担忧。
【三】海螺水泥是“泥中茅台”?还是醒醒吧
海螺水泥自1995年正式成立至今,共经历了从郭文叁到高登榜两任管理层。郭文叁时代,专注主业,个性鲜明,管理有方,在他的掌舵下,海螺水泥的成长让人瞩目。
此外,郭文叁个人极为推崇市场法则,“物竞天择,市场经济是过剩经济,过剩、淘汰都是市场行为。”他更曾经非常直白的说过:“该死快点死,该建快点建”。
对于水泥行业限产保价,郭文叁非常反对:
“水泥行业限产保价的想法是好的,但并不符合市场法则。”
“海螺现在不会加入这样的行动,将来也不会加入。”
也因此,2008年浙江全省企业统一停窑58天时,海螺水泥一直采取不加入、不合作的态度。有业内人士认为,这是当时“停产保价”行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郭文叁(右)
到了2015年11月,高登榜接任郭文叁成为海螺水泥董事长。
高登榜并不是水泥行业出身,之前是政府官员,相比于郭文叁来说,在企业管理方面经验稍显不足。所以在成本控制、节能降耗以及精细化管理等方面,海螺水泥的大部分策略和方案仍是郭文叁时期的延续。
可能是因为萧规曹随的原因,高登榜执掌后的海螺水泥并没有暴露什么新的问题。尽管在他的主导下,海螺水泥作出了战略方向的改变,但得益于有利的市场环境和内部老班底的延续,2019年海螺水泥的营收和利润仍然保持上行。
也因此,近些年开始有人将海螺水泥称为“泥中茅台”。
但楼市资本论认为,这个称号对于海螺水泥来说,确实吹捧得有些过了。
营业收入、净利润、市值等方面的硬差距就不说了,光是茅台的行业地位、品牌认可,海螺水泥就是拍马也赶不上。
茅台是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,拥有着稳定的消费人群和独一无二的品牌影响力。源远流长的酿造工艺,以及“集灵泉于一身,汇秀水而东下”的赤水河铸就了茅台的口碑,厚重的历史积淀更是茅台无形的护城河。
而反观海螺水泥,因为水泥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,不同水泥厂商的产品几无不同,所以海螺水泥的品牌效应与茅台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别。
放眼企业未来,海螺水泥的差距也非常明显。尽管海螺水泥近些年营收和净利润等方面的确正在快速增长,但这大多得益于同期水泥价格的上升,而水泥价格又与建筑行业的景气程度有极强的关联性,考虑到房地产行业高速增长阶段已经过去,未来的不确定性极高。
楼市资本论认为,综合影响之下,海螺水泥未来的业绩发展或有很大的波动起伏。所以,海螺水泥“泥中茅台”这个称号,喊喊可以,若据此投资可务必要慎重了。
版权说明:
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与付出,“楼市资本论”均已备注文章作者及来源。
本网转载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读者、传递行业信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发送消息至“楼市资本论(loushizbl)”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,非常感谢!